一間泥土磚砌成的土房子。
一張土炕。
在土炕依靠著土墻的一邊,貼著一圈舊報紙,擋住了脫落的墻皮。
家徒四壁,屋里沒兩樣家具,至于家電更是一件都沒有。
唯一的家用電器便是——手電筒。
墻上掛著一本撕了一半的日歷。
日期是一九八五年,六月十五日,星期六。
“真的回來了......”
陳一龍看著鏡子里那副清瘦邋遢,二十來歲的年輕樣子。
怔怔的看著鏡子里的自己,許久之后,苦笑一聲,順手擦掉眼角的一絲淚痕。
他的內心又驚又喜,一縷淡淡的惆悵涌上心頭。
陳一龍降生在一個八輩貧農的貧困家庭里,當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與“窮”字糾纏一生。
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,沒有文化,一輩子只知道種地。
家里的幾畝薄田僅僅只能勉強供得起吃喝。
陳一龍從小就為吃飯發愁,在他小時候的記憶里,吃飽飯的次數屈指可數。
為了摘掉窮帽子,他奮斗了半生,吃盡了苦頭。
要過飯、收過破爛、干過工地......
直到進了機械廠車間,才算是穩定下來,一步一個腳印,從一個普通的車間工人,憑著技術和汗水,成為技藝精湛的機械技師!
這條路,他走了四十年。
回首半生,滿是心酸和汗水......
當他歷盡坎坷功成名就之時,身邊卻早已沒了父母的身影......
可,現在老天又給了他一個彌補過往遺憾的機會!
這一世,重新開始。
要竭盡所能,從根本問題上改變家庭貧窮落后,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清苦日子以后再也不會有了!
“你好些了不?這也怪俺,前段時間打麥子太著急,將你給累倒了!”
父親陳有根一臉胡渣子,手里拿著旱煙袋盤坐在炕上,那一雙黝黑粗大的雙手滿是厚厚的老繭。
他看向兒子陳一龍眼神,帶著些許疲憊和無奈的愧意。
娃已經虛歲二十一了,可作為父親他卻沒能耐給兒子蓋上新房子說上一門媳婦。
“爸!媽!”
對陳一龍來說,在見到父親和母親的時候,他忍不住鼻子一酸,但最后卻硬生生忍住沒敢在父母面前出洋相。
因為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耕種,盡管父母遠遠不到五十歲,但發鬢已經有些白了。
父母黝黑的面孔,瘦弱的身體,身上穿著的衣服不知道打了多少個補丁。
陳一龍靦腆一笑:“爸!我沒事!俺這不是睡了一覺,身體馬上就好了嘛!”
“孩子,你餓了吧!媽給你端飯去!”母親王桂花去端過來已經準備好的飯菜。
一個虎皮蛋,兩個又白又大的熱饅頭,還有一碗豬油燒蔥花的雞蛋湯。
這已經是家里能拿出來的最好伙食,同時也是父母為陳一龍專門補身體準備的營養餐。
尋常家里吃的沒有這么好。
陳一龍真餓了。
“謝謝媽!”他坐下來就狼吞虎咽起來,嘴里還連帶著說真香!我媽做的飯菜實在是太好吃了!
“對了,媽你們吃了嗎?”
“吃了!我和你爸早就吃過了,這是專門給你留的,你不要剩下了,帶湯都喝光了!”
王桂花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。她和丈夫的確已經吃過,但吃的卻是雜面窩頭和咸菜。
好的東西自然要留給孩子。
陳一龍默默吃著,他心里跟明鏡似的,他知道,是父母舍不得吃,專門把好東西留給自己。
“爹,等晌午后頭,我想進城去轉轉!”
在思來想去,陳一龍決定先去城里逛一逛,一方面散散心,一方面尋找合適商機。
雖說自己有想法,可陳一龍并沒有想著告訴父母。
啥事等干成了再說也不遲。要不然你說出來,也只會讓父母跟著焦慮。
有些話不能說,但出門還是要打招呼。
“哦......”
“行!反正地里頭也沒多少活了!桂花,你去柜子里給孩子拿兩毛......不,拿五毛吧,讓娃路上想吃啥就買點啥!解解饞!”
這一會兒,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依然是第三套人民幣。
“謝謝媽!”陳一龍從母親手里接過來錢。這是一張面額五角的紙幣,主體青蓮色,紙幣正面為紡織廠生產圖,背面則是棉花梅花和國徽,簡稱紡織伍角。
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講,五毛錢已經是大錢。
這還是因為剛交了公糧,領了上回兩塊多錢的補貼,要不然家里五毛錢怕是都拿不出來。
另外,八十年代盡管物品匱乏,但五角購買力并不弱。
比如米面食鹽,在供銷社的售價也不過一毛幾分,還有火柴兩分錢就能買到一盒。
陳一龍換上行頭,一身草綠色軍服和一頂綠軍帽。懷里揣上五毛錢,找村長家借了輛二八大杠就進城。
八十年代,綠軍裝是農村中青年主要的時裝,更是農民進城趕集,走親訪友的正裝。
陳一龍心里頭正在琢磨接下來該如何賺錢的事情,畢竟不能老閑在家。
要不然,那跟啃老有啥兩樣?
雖說有著前世從事機械領域的豐富經驗,可想要在八十年代掙錢必須得有一個合適的切入點。
這就是比較難辦的地方。
可隨著一進城,陳一龍的衣著就稍微顯得有些格格不入,甚至有些另樣。
許多城里人開始趕時髦,尤其是年輕集體,更是開始學著燙發染頭,穿瘦褲腿肥褲腳的喇叭褲、夾克衫、花襯衫。一個個戴著蛤蟆鏡,滿滿的朝氣蓬勃,誰要是再騎上一輛鈴木、豐田雅馬哈的摩托車,那絕對是某條街上最靚的仔!
只有部分年紀大的城里人,還會穿以往的那種勞動裝。
那些城里人,尤其是穿著時髦的的人,看向陳一龍的眼神都是帶著一絲嫌棄和傲氣。陳一龍摸了摸鼻子,忍不住苦笑,跟人家的穿著比起來,自己的確像是沒見過啥世面的鄉巴佬。
雖說自己現在很土,可自己對城里的構造分布,絕對比任何城里人都了解!
可以說,城里一共有幾條街道,在啥角落開了什么店鋪,都在陳一龍記憶里。
夏天熱得很。
陳一龍看到有賣冰棍的,可聽到漲價后,他想了想就忍住了,現在能省一分是一分。
在城里轉了一圈后,陳一龍找了個免費供水的水站,上來先咕嚕咕嚕灌飽一肚子水,然后拿出來早就空了的水壺,又往里頭咕嚕咕嚕灌了滿滿一大壺。
最后找了個蔭涼地休息。
這一圈轉下來,陳一龍細心的發現,大街上來來往往騎車的人特別的多。
這就是他嗅覺到的商機!